Responsive Image

颤抖吧!中国公安大规模采集公民声纹特征

颤抖吧!中国公安大规模采集公民声纹特征

人权观察2017年10月27日

国际人权机构披露,中国公安部门在与科技公司合作,以反恐名义大量采集中国公民的声纹数据。有分析人士认为,收集公民的声纹和收集指纹一样,必须合法授权,否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

总部在美国纽约的《人权观察》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正在采集公民“声纹”样本以建立全国声纹数据库。中国大陆有关当局正与生产中国大陆80%语音识别技术的科大讯飞公司(Iflytek)合作,开发一种试验性监控系统,可以从电话通话中自动识别目标人的声纹信息。人权观察在2017年8月2日致函科大讯飞公司,查询该公司与中国公安部的商业合作关系,以及该公司网站公布的自动人声识别及监视系统等情况,包括该公司是否有保护人权的政策。但科大讯飞至今没有回复。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说,中国政府一直在采集千千万万人民的声纹特征,但整个计划缺乏透明性,也没有法律规范采集目标或相关信息的用途。

在美国纽约的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刘青就此对本台记者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都在肆无忌惮地监控中国民众,

“采用声纹技术只是北京(当局)监控民众的一个新手段。北京(当局)监控公民的权力根本没有任何制衡。”

刘青表示担心,中国大陆当局以反恐名义收集民众的声纹数据很容易被警方滥用,例如利用声纹数据打击和报复异议人士等,

“中国政府还在利用脸谱,走路姿态等其它生物特征加强对公民的监控,以维护其统治。”

人权观察的报告说,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执行大量监控和社会控制,不断加强利用生物特征技术,包括建构大规模生物特征数据库。相较于中国公安机关其他生物数据库,声纹数据库显然尚在起步阶段,样本数量不多。截至2015年,中国公安机关已在主要试点地区之一的安徽省采集到7万份人声样本。采集人声生物特征是中国政府建构“多模态”个人生物特征图像、采集更多公民数据的行动之一。这些人声生物特征数据将与警方数据库中的居民身份证号码联结,还可联结其他个人的生物特征和档案信息,包括民族、住址、甚至酒店订房纪录等。

北京的律师李静林对此表示,中国公安部门和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开发收集公民声纹数据的技术,这一行为目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和指纹一样,收集声纹必须有一定的授权,还必须标明用于什么目的。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新技术,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你还不能说警方和科技公司违反了什么法律,但是肯定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比如只能用于反恐目的,而不是用来对公民进行无限制的监控。“

人权观察的报告还说, 鉴于生物特征数据的敏感性,政府官员应当避免采集或利用这种信息,除非对侦办重大犯罪确有必要。采集和使用都应该仅限于涉案人员,而不包括没有具体涉案的广泛人口。当局不应将其用于轻微犯罪或行政目的,例如追踪流动人口等;绝对不应基于一个人的性别、性倾向、种族、族群、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个人应有权利知悉政府握有其何种生物特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