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如何解决新疆难题?
来源: BBC中文网,2015年1月23日
英国媒体周五(23日)对中国的报道并不多,但新一期的《经济学人》的几篇文章引人注意。其中一篇从近期中国网民对巴黎《查理周刊》遇袭的反应说起,最终谈到困扰中国领导人的新疆问题。
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和一些网民认为,西方国家对《查理周刊》事件的反应十分“双重标准”,认为西方国家在看中国的问题时,常常只关注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压迫”,却对中国真正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避而不谈。
事实上,中国警方近期破获多起涉及恐怖主义的案件。官方的《中国日报》在讲到西方“双重标准”时抱怨称,西方媒体在讲到中国的恐怖分子时,常常将他们描述成“无辜和无助的少数族裔,试图离开中国的‘压迫’,到海外寻求‘自由’。”
“中国人的生命不重要吗?”
在中国的微博上,一些网友问道,“难道中国人的生命就不重要吗?”
在中国的微博上,一些网友问道,“难道中国人的生命就不重要吗?”
在中国看来,近年来维吾尔人制造的恐怖主义袭击一部分由海外煽动,“中国还想表明,本土的激进维吾尔人是一个国际威胁。”上周,中国媒体报道说,有300名中国公民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伊斯兰国”的作战。
“一些维吾尔人当然要对恐怖主义负责,包括去年3月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一起砍杀事件(29人死,143人受伤)。”《经济学人》写道,许多中国人感到西方对这些遇难人士表达的同情还不够,因此在中国的微博上,一些网友就问道,“难道中国人的生命就不重要吗?”
不过,《经济学人》认为,简单地拿西方对昆明袭击和巴黎袭击反应作比较“看上去很奇怪。”文章说,昆明的杀戮并没有在中国的电视上广泛报道,而对海外广播这一消息,也因推特和脸书等媒体在中国遭受审查受限,中国政府也没有像法国政府一样,鼓励人们上街游行,并邀请海外领导人参加。
文章接着说,外部世界也没有很明确地知道谁是凶手,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那些加入法国游行的人士不仅是在反对恐怖主义,而且还在声援一项原则:言论自由。”
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和一些网民认为,西方国家对《查理周刊》事件的回应十分“双重标准”,认为西方国家在看中国的问题时,常常只关注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压迫”,却对中国真正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避而不谈。
《经济学人》说,中国官方媒体和一些网民认为,西方国家对《查理周刊》事件的回应十分“双重标准”,认为西方国家在看中国的问题时,常常只关注中国政府对维吾尔人的“压迫”,却对中国真正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避而不谈。
中国该怎么做?
“但微博网友和《中国日报》认为西方对中国的恐怖主义问题视而不见,或许也是正确的,”文章说。许多维吾尔人离开中国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好不容易离开的,就被视为逃离压迫的难民,甚至那22名在关塔那摩被释放的维吾尔人,此后也散落在世界各地,而非回到中国。
那么,中国政府应当怎么做呢?《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国应当在国内和海外转变策略。如果全球圣战确是问题的根源,中国目前将反恐任务转包给美国和其盟友,同时希望巴基斯坦帮助清除极端组织是不够的。不过也应当看到,中国正在阿富汗等地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比如去年年底,北京请来了阿富汗塔利班举行会谈等。
其次,文章认为,除了外交层面的转变,中国对内的新疆政策也需要改变。“镇压无效,也让(中国)提议打击圣战恐怖主义统一战线愈发困难。”
华为否认窃听指控
华为老板任正非昨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尽了风头。或许因为他神秘莫测,从不接受采访,所以当BBC首席商业记者岳林达(Linda Yueh)和他坐下来电视直播这一采访时,任正非自己都吓了一跳,直呼“被骗了”。
华为老板任正非昨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尽了风头。或许因为他神秘莫测,从不接受采访,所以当BBC首席商业记者岳林达(Linda Yueh)和他坐下来电视直播这一采访时,任正非自己都吓了一跳,直呼“被骗了”。
英国《金融时报》周五在网络版和纸制版刊发了两篇关于中国公司的报道,比如李宁和华为。李宁在中国家喻户晓,华为在海外无人不知,尤其对那些担忧中国企业的外国政府和评论人士来说。
华为老板任正非昨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尽了风头。或许因为他神秘莫测,从不接受采访,所以当BBC首席商业记者岳林达(Linda Yueh)和他坐下来电视直播这一采访时,任正非自己都吓了一跳,直呼“被骗了”。
“我们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要求进行窃听,”任正非在采访中说。《金融时报》的文章说,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这样回应了,但这番话从任正非口中说出来,还是第一次。
(编译:欧阳成/责编:路西)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press_review/2015/01/150123_press_xinjiang_hu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