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的昔与今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9年1月10日
大门前的一块牌子显示这里是一座“教育转化中心”。它是自毛泽东时代以来最为广泛的拘禁营项目的一部分。
关键词:Gulag /ˈɡuːlaɡ/ 古拉格(前苏联劳改营系统)
古拉格回来了。
在今天的新疆地区,这个于1930年建立的前苏联劳改营管理机构找到了它的现代版本:多达100万维吾尔族穆斯林被监禁在遥远的西部世界,中国政府称之为“再教育营”,在里面,他们每天都要参加高压灌输课程、被迫听讲座、歌唱赞美中国共产党的颂歌,以及写“自我检查”文章。
上周,时报观点栏目发表《穆斯林世界为何对中国的“古拉格”保持沉默》(China’s Gulag for Muslims)一文,作者穆斯塔法·阿克约尔将如今的新疆拘禁营比作古拉格,并试图解读外部穆斯林群体鲜少对其表达关切的原因。文中提到:
“Today, Russia’s gulags are long gone, as 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at operated them. But now another dictatorship, ruled by another Communist Party, is operating a new chain of prisons that evoke memory of the gulags — more modern, more high-tech, but no less enslaving.”
“如今,俄罗斯的古拉格已不复存在,运营它们的苏联共产党也消失已久。但现在,由另一个共产党统治的另一个独裁国家,在运营一个新的监狱链让人回想起古拉格,它们更现代、更高科技,但奴役并未减少一分。”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Gulag是Glavnoye Upravleniye Ispravitelno-trudovykh Lagerey的缩写,即俄语中“矫正劳改营管理总局”的意思。1919年4月15日,一项苏联法令首次启动了强迫劳改营制度,并于1930年在秘密警察国家政治保卫总局(OGPU)的控制下建立了古拉格,在那里关押罪犯、政治犯、异见者或仅仅是开领导人玩笑的人。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古拉格的囚犯人数共有10万人左右。根据安妮·艾波鲍姆的著作《古拉格:一段历史》,由于饥饿、劳动强度过大、遭受非人待遇等,1930年至1940年间,古拉格里约有50多万劳改犯死亡,成为斯大林清洗的受害者。
然而,古拉格里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知。直到1973年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chipelago)公之于众,“古拉格”一词才传到西方及外部世界,并成为了苏联劳改营及所有形式的苏联政治迫害的代名词。
斯大林去世后,古拉格逐渐萎缩,而后伴随着人们对其个人崇拜主义的批判而正式关闭。但红色恐怖并没有结束,观点文章作者穆斯塔法·阿克约尔认为,这一次,政治迫害和镇压发生在中国,其对象是“极端分子”,目的是为了消除他们对伊斯兰的信仰。
古拉格又死灰复燃了吗?你对历史上的古拉格和新疆拘禁营怎么看?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你的看法与观点,也欢迎对“每日一词”这个栏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读者信箱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