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格权”入19大报道 人权观察指中国采集声纹特征恐侵犯隐私

保护“人格权”入19大报道 人权观察指中国采集声纹特征恐侵犯隐私

rfi2017年10月23日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了“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指出,与会的代表们认为,这中做法体现出党对人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也有媒体分析认为,“人格权”一词首次写入报告,称得上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但人权观察报告表示,中国政府正在采集公民“声纹”样本以建立全国声纹数据库,此举恐破坏公民隐私权。

新华网的报道中引述十九大代表、法学专家薛济民说,在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对人格尊严的需求更加强烈。十九大报告将保护“人格权”写入,彰显国家对人民各项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满足人民的新期待、新愿望。

报道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涉及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互联网环境对个人信息安全、隐私权保护、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上署名为罗建华的文章指出,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飞跃的时代,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但也对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带来威胁,“人肉搜索”、信息泄露导致电信诈骗等层出不穷,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也很突出。中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人格权保护出现的新问题,还不能有效应对,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因此,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人格权”保护,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十分正确的。

国际著名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在一份标题为:中国:公安采集声纹特征恐侵犯隐私的 媒体公开信中指出,有关当局正与生产全国百分之80语音识别技术的科大讯飞公司(Iflytek)合作,开发一种试验性监控系统,可以从电话通话中自动识别目标人声。报告称,人权观察已于2017年8月2日致函科大讯飞公司,查询该公司与公安部的商业合作关系,该公司网站上公布的一种自动人声识别及监视系统,以及该公司是否订有人权政策。科大讯飞迄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