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中俄合作藏隐忧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2012年6月9日

俄罗斯新任总统普京结束了上任后的首次中国之旅。国际舆论对中国和俄罗斯在面临国际压力之下全面合作表示关注。不过海外媒体和有专家认为,中俄两国关系隐藏诸多问题,很难建立起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5至7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事实上,普京上任后首轮外访的国家是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此后才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首轮出访就选择中国,充分表明普京在新的任期内,将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并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一起,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外交意图明显,即对美国暂作“冷处理”,对欧洲的德国和法国等国增进沟通、求同存异,对独联体的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解疑释惑、加强团结,对中国则大力发展友好关系、深化合作。

法新社星期五发表评论表示,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主要在于共同抵抗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抵制美国的势力扩张。原美国《纽约时报》中国问题研究员,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的赵岩表示,中俄之间的合作主要基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事务上的共同立场。

“普京也是在集权专制下产生的官员,胡锦涛也是在集权专制下产生的官员。所以在全世界民主浪潮,从埃及到利比亚,一直到叙利亚、也门,在不断发生革命的前提下,两个曾经在独裁政权担任过高官,而且现在还在维持着独裁发展着的独裁的两个领导人当然有共同的语言可谈了。”

法新社发表的评论说,除了在国际社会上有合作对抗美欧势力的共同点之外,中俄之间也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一些专家分析认为,这些问题包括俄罗斯对中国军售的限制,显示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忧并没有减缓。

赵岩认为,中俄之间历史恩怨纠缠难解,也是两国合作的障碍。

“我个人认为,两个国家不可能真正地好。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原来是个荷叶型,现在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大公鸡跟当年的沙皇帝国跟大清帝国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有直接的关系。后来在斯大林时代,把关系强逼着毛泽东基本上认同了这些东西,使这两个国家表面上走的近,但事实上是不可能走近的。”

中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这次普京访华,预定的俄中就石油和天然气合作计划达成协议,并没有实现,反映出两国的合作还有很多问题。

“天然气管道的事情这次普京来两国想趁着他访华期间有个突破。这样对外可以有个交代。但是仍然达不成协议。利益还是围绕着价格,价格也是反应出相互信任度的问题。以前在石油方面也是,双方可以谈得很详细,因为十几年,从叶利钦时代就开始谈。但是他还是没搞明白,他们之间还是没有信任度。”

这位专家介绍说,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合作项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俄罗斯是最大的能源出口国,正好有一种互利合作的可能,但这种合作关系历经多年,至今没有达成默契,显示中俄双方都不信任对方。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在严防中国势力在中亚的扩张。俄罗斯最近向一些中国周边国家出售武器,也反映了两国难以达成更密切合作的现实。

“首先在上合组织里面谁是老大,尤其是中国急需贷款,打算成立上合组织内部银行,包括给每个国家单独成立账号。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内建自由贸易区,最后被俄罗斯方面封杀;另外一方面,像南海同中方有争议的国家大量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这些武器像中方它都是不提供,根本不考虑中方的感受吧。”

这位长期关注中俄关系专家认为,俄罗斯的政治战略精英对中国并不信任,俄罗斯对中国的防备比比皆是。

“在俄罗斯境内有很多精英军事战略家,他们经常在俄罗斯的报纸上发表一些看法。直截了当地公开地得出结论说俄罗斯特别需要担心的对手恰恰是中方,而且是对远东加大军事部署。最先进的驱逐舰、直升机它们叫航母,新的F4导弹都在远东。它一直在防着一手。”

他介绍说,今年的上合组织会议,中方原本希望宣布一个一揽子对中亚各国的经援及政经合作方案,但却因为俄罗斯的全力反对而没有达成。可见中俄双方的合作目前还十分表面化,虽然两国高层基于国际局势希望深化合作,但双方的精英互不信任,加上两国的政治制度已经不相同,因此双方合作关系的基础并不牢固,一旦国际局势变化,这种合作也可能发生较大改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xql-0609201202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