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疆改造穆斯林居家布局
来源:RFA
近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基于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中国问题教授蒂莫西·格罗斯(Timothy Grose)近期发布的一篇学术论文发布专题报告,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正系统性改造维吾尔人的居家布局,试图重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抹杀其反抗意识。本台记者周一专访了格罗斯,了解这场改造运动的细节。
记者:您能不能先讲讲维吾尔人对家的概念有哪些特殊的解读方式?
格罗斯:维吾尔人显然有他们的一套有别于其他中亚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家庭布局传统,而这样的传统背后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逻辑。
记者: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格罗斯:大多数维吾尔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当中,都有一张苏帕(supa),它与中国北方地区的炕很相像。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就是,苏帕不但具有功能性用途,也通常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地方。对于维吾尔人来讲,家常常也是具有宗教意义的重大生命周期仪式的发生地,比如起名仪式就经常在苏帕上进行。
我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居家元素就是米哈拉布(mihrab),也就是标明了圣城麦加方向的壁龛。尽管不是所有的维吾尔家庭都曾有这个壁龛,但我的很多维吾尔朋友家里都有过。
记者:这项由地方政府牵头的“美化”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改造项目?
格罗斯:改造项目主要简化这些非常复杂的空间布局,并划分出几个基本空间。这些“被同化”的家庭有三大基本居家空间,分别是日常起居的生活区、饲养牲畜的养殖区、搭建小庭院的种植区。因此,维吾尔人的居家空间变得非常千篇一律。
而这些改造后的生活空间抛弃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宗教符号。过去几年来,全区各地都有维吾尔人摧毁苏帕的运动,而当地官员负责记录这项行动,并统计有多少张苏帕已被摧毁。 另外,在新建的房屋中,米哈拉布也消失不见了。
记者:您提到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试图“教化”维吾尔家庭和社区,那么这场改造运动有什么新意呢?
格罗斯:我认为这项运动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规模更大,以及它具有寻求当地居民服从的意图。(编者按:这份报告指出,有近四十万“贫困家庭”的房屋计划被改造和“美化”。)另外,这项改造运动也表明当局更注重重塑维吾尔人的生活空间。也就是说,政府不只是在迫使他们搬进高层小区,也在摧毁维吾尔人的传统居家布局,并基于当局在中国东部农村地区使用的样本改造这些空间。
记者:您还提到这场运动是政府2018年初开始贯彻的“三新入户”理念的一部分。您能解释下吗?
格罗斯:“三新入户”理念(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似乎得到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启发。这个理念提到了个人和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但如果你挖掘它的核心部分,你显然会发现这并不是为了提升维吾尔社区的美感,而是为了改造维吾尔人的民族精髓,因为这里面多次影射了去宗教化、消除“异教”信仰、限制宗教服饰等等。
记者:这场运动主要针对的是南疆农村的一些“贫困家庭”。如果当局希望通过“改善”当地居民的物质条件来遏制极端化,这听上去似乎还说得通。但您认为这样的做法能有效实现这个目标吗?
格罗斯:我认为这场运动只带来了表面上的、具有强迫性的服从。作为人类,在我们经受着压力和暴力的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自我保护和保护家人。是的,维吾尔人的确会出于保护他们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服从这些命令,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运动对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影响,也就是他们作为维吾尔人的身份认同感。因此,我并不认为当局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先前的生活方式更好的选择。